别再说韩有功中晋上了,韩先楚不是“晋上将”,而是本该上将
前言
1949年,毛主席站在天安门的城楼上,用激动的声音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一时之间,四海之内成了欢庆的海洋!多难兴邦,在经历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岁月后,中国人终于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这些成功离不开开国功臣们挥洒的血汗,于是在1955年,我们按照军功等级为那些曾经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将领们授予荣誉军衔,为他们颁发勋章。
据说他还当场提升了两个人的军衔,一位叫皮定均,一位叫韩先楚,也就是后来经常被谈及的两句话:“皮有功,少晋中”,“韩有功,中晋上”。
“皮有功,少晋中”就是说,皮定均本来被授予的是少将军衔,但是毛主席认为他的功劳应该匹配一个更高的级别,于是将他提拔为中奖。
展开全文
相应的,“韩有功,中晋上”就是将韩先楚从中将提拔为了上将。
对于前一种说法,历史上一般是认可的,也有相关的资料可以佐证,但是后一种说法却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因为没有确切的信息可以证实这个说法,那么这句话到底是真是假呢?
军事新星韩先楚
韩先楚,籍贯湖北,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他就过着和所有贫苦子弟一样的生活,帮农,放牛,洗衣,做饭,到处给有钱的地主打工来补贴家用,很早就见识了没钱没势的农民是如何被欺压、被剥削的,心中也因此种下了斗争的种子。
1927年,我党在黄安和麻城领导了一次武装起义,主要动员的就是农民,黄安就是韩先楚所在的县城,看到这些人义无反顾的模样,韩先楚心中斗争的种子被唤醒了,他决定加入到这场运动当中去。
这场历史上称作黄麻起义的运动声势浩大,有着近三万多人的规模,最后甚至建立起了一个黄麻农民政府,韩先楚还进入了乡农民协会参与组织工作。
十六岁的时候,韩先楚在因缘际会之中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凭借出色的军事素质被当时湖北孝感的一个游击队吸纳成为队员,从这里,韩先楚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严格的训练和各种游击任务很快让他积累起了丰富的经验,在队伍里表现突出,多次取得战功,俨然一颗冉冉上升升起的军事新星。
往后的时间里,韩先楚从排长到连长再到营长,一点一点学习,一步一步成长,他在独树镇战役一战成名的时候,年仅刚刚21岁。
抗日战争期间,韩先楚已经出任军团团长,在著名的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的战役中,率领所有689团士兵积极作战,为最终的胜利突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938年,他又带领军队进入了冀南地区,并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持久战,根据红军方面的部署,韩先楚与驻守在这里的伪军进行了正面对抗。
在与主力部队的配合下,他顺利地拿下了这个地区,歼灭了敌军的大头,狠狠地打击了其核心力量,并按照要求在这里开辟了根据,让冀南成为了红军的地盘。
在此后的日子里,韩先楚数十年如一日,冲在各种各样战役的最前线,国共内战时期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抗美援朝战争,都有他冲锋的身影,他的部队也因为在战场的表现留下了名声,杜聿明就曾评价说:“最难对付的就是韩先楚的旋风部队。”
“中晋上”之说
这样一位战功显赫的将领到底是不是真的在授衔仪式上经历了“中晋上”呢?根据相关史实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有这样几点将这个说法否定了。
首先韩先楚在当时的军中名气是很大的,如果真的在这么重要的场合经历了所谓的“中晋上”,怎么可能不为人知呢,这样一位重要人物被毛主席提升军衔,怎么说也要上一个报纸的头版头条,而现有的信息却只有一堆猜想和不知来源的说法,实在没有可信度。
其次,根据上文所叙述的韩先楚的军事成绩,他的战功绝对不只是中将的水平,如果这个所谓的中晋上的说法是真的,那就是说他一开始只拿到了中将军衔,这简直是位不配德,也绝不会是新中国对待开国功臣应有的态度。
结语
所以说,中晋上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韩先楚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和一点不掺水的卓越军功才拿到了上将的军衔,这位有勇有谋的建国英雄不应该被绑上“本来只是中将”的闲言碎语,这是对他的不尊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