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剧目《看不见的“大象”》:互联网“摸象”比盲人摸象更缺真实感

Connor okex官方网站 2024-04-05 38 0

入围剧目《看不见的“大象”》:互联网“摸象”比盲人摸象更缺真实感

2024南京新剧荟有6部入围作品

它们各自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展现各异的风格

其中,来自浙江工业大学梦工场剧社的原创戏

《看不见的“大象”》

视角独特,光看剧名就已经让人充满好奇

它讲述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故事呢?

入围剧目《看不见的“大象”》:互联网“摸象”比盲人摸象更缺真实感

入围剧目《看不见的“大象”》:互联网“摸象”比盲人摸象更缺真实感

展开全文

“我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转发了南京新剧荟活动信息,我就报名了。”

《看不见的“大象”》的导演郏耀鹏在杭州工作,但对南京很亲切,曾在南京备战过研究生考试,这些年也多次带剧目在江苏各地演出。

他说,作品入围后,南京的朋友们都非常热情,很多问题都是第一时间就能沟通好,合作得非常愉快。

聊到即将到来2024南京新剧荟剧目展演,郏耀鹏说,南京乃至江苏都非常注重文艺创作,文化活动很多,南京的小剧场有百来座。“多年前,我在南京时就去看过《蒋公的面子》,现在已经演到第500场,太厉害了,值得祝贺。这次我也有备而来,特地查了一下,我们在南京演出时,刚好‘刘震云舞台三部曲’要上演,我计划去重温一下。”

入围剧目《看不见的“大象”》:互联网“摸象”比盲人摸象更缺真实感

他还表示,丰富的剧场资源是南京新剧荟的展演保障,热爱戏剧的活跃观众是培育创新、鼓励创造最丰厚的土壤,这座充满文化底蕴和文艺气质的城市又很欢迎热爱戏剧的人士加入,所以他带着话剧《看不见的“大象”》来了!

入围剧目《看不见的“大象”》:互联网“摸象”比盲人摸象更缺真实感

《看不见的“大象”》剧照

《看不见的“大象”》的创作灵感产生在2022年。

“不瞒你说,我自己是一个高强度冲浪‘患者’,在很多社交平台都有账户。我发现,评论区的留言常常让人触目惊心。”郏耀鹏笑说,同时自己是大学老师,对学生们的看法还比较在意,会关注学生们的微博账户。他惊诧地发现,很多学生在微博上展现的样子跟在班上的状态不太一样。

这些成了郏耀鹏深入分析网络状态的样本,综合来看,他发现,网友对同一件事的观点是不全面的,而且会比较狭隘地钻在一个视角里出不来。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他们的本意,而是网络的精确算法和大数据推送导致的现象,‘我们看到的东西’是大数据想让我们看到的,所以,‘我们看到的东西’其实并不全面”。

郏耀鹏也试过让大家面对面坐下来聊同一件事情,各自发表意见和看法,“咦,大家的网络戾气几乎消失了,可见,大家被网络困住了”,因此,“信息茧房”或是大家视角局限的原因之一。

他想通过《看不见的“大象”》帮助大家打开视野。

去了解别人的想法,尽量还原事情全貌,希望这部话剧能带去一定的启示效果。

基于这个分析,郏耀鹏在《看不见的“大象”》中套用了“盲人摸象”这个成语,“盲人摸象”映照进互联网现实,在网络社交平台盛行的当下,大家摸的“象”甚至不一定是“真象”。

入围剧目《看不见的“大象”》:互联网“摸象”比盲人摸象更缺真实感

《看不见的“大象”》剧照

“盲人摸象,盲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个局部,就幻想出整个大象的样子。

而有时,互联网给我们蒙上了一块布,我们凭借阅历和人生经验去判断事情的全貌。甚至我觉得,互联网摸象比盲人摸象可能更缺乏真实感,盲人是实实在在摸到了实物,而我们看到的是大数据让我们看到的,很难判定它的虚与实。”进一步剖题后,郏耀鹏发现这个话题很有社会意义。

他在创作理念里写到:如今这个时代,消息的获取愈发便捷,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共振——相同观点的人更容易在网络上找到彼此认同的人,抱团形成信息茧房。网民们不再谨慎斟酌自己发出的声音,而是肆意攻击与自己相悖的观点。

从而导致热点事件发酵时,真相变得无人关心,人们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以片面信息决定所谓的“真相”。

入围剧目《看不见的“大象”》:互联网“摸象”比盲人摸象更缺真实感

这与盲人摸象无异,只是在互联网中有一部分是真盲人,还有一部分则是假盲人。

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对真相视而不见,在信息茧房中聚众狂欢。《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中言:有僧问:“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在如此互联网之下或许会有一个残酷的答案——“群盲聚而诛之!”面对这样的答案,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在剧中会成为谁?我们将思考留给观众。

理念很贴合当下,但在舞台上呈现这样的“互联网乱象”,是有难度的。

入围剧目《看不见的“大象”》:互联网“摸象”比盲人摸象更缺真实感

郏耀鹏笑说,所以这次的剧本创作相对特别——整部剧先从人物小传开始,为每个角色去找一个视角,从各自视角出发,去设置性格特点,完善这个人物,再会合形成故事脉络主线。

剧中这场车祸到底是怎么发生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引来议论纷纷,四个侦探从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去讨论“真相到底是什么”,在他们眼中,证据不重要,自己认定的真相才唯一重要,“虽然看起来整个故事跟互联网无关,但四个侦探的对话,会让观众觉得似曾相识,继而联想到互联网。”

四个侦探还在剧中充当着“歌队”的作用,成为人物内心的外化,通过灵活运用戏剧假定性,展现人物痛苦、挣扎的内心。

入围剧目《看不见的“大象”》:互联网“摸象”比盲人摸象更缺真实感

《看不见的“大象”》剧照

说到舞台打磨,郏耀鹏表示,演员们的冲浪状态比他狠太多了,“排练时,有很多网络词我也是第一次听到,他们会给我解释这些网络梗和热词的意思和来源。

排练中间,他们也会从“老冲浪选手”的角度指出哪里逻辑不对,怎么调整才最恰当。这确实是一部写他们的剧,恰好也是他们在演。”

有意思的是,《看不见的“大象”》演员都是00后,最小的是2004年出生,他们都是校园剧社的活跃分子,个个都有四五部大戏的排演经历,对舞台艺术充满热情。

郏耀鹏说,因为要参加南京新剧荟的活动,大家利用课外时间积极排练,寒假也提早返校,正月十五元宵节都是在排练厅过的。

《看不见的“大象”》展演信息

· 演出时间 ·

3月21日 19:30-21:00

3月22日 19:30-21:00

· 演出地点 ·

宁剧场

(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91号-星空剧场三楼)

演员和创作者们的这份热情,与南京新剧荟发掘戏剧创作力量、探索创新演剧形式,为有梦想、有才华、有热情的戏剧创作者提供公开展示平台的初衷是呼应的。

为扶持和奖励富有创意的戏剧人才,激励戏剧人坚持创作及作品未来的制作演出,南京新剧荟设立“新萃奖——最佳剧目”奖项,奖金人民币贰拾万元整;“新萃奖——特别关注”奖项,奖金人民币壹拾万元整。

入围剧目《看不见的“大象”》:互联网“摸象”比盲人摸象更缺真实感

我们深知,戏剧创作需要足够的热爱、不断地创新、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

南京新剧荟特设了多项奖金,旨在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为戏剧人,特别是青年戏剧人的创作之路注入更多的动力。

南京新剧荟是一个让戏剧人展现才华的舞台,让新人新作得到关注与认可,更是一个平台,让全国各地的戏剧人进行交流甚至合作,拓宽创作视野,共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我们也期待2024南京新剧荟让戏剧新作绽放在春天!

节目预告

3月22日 16:00-17:00

备受期待的《看不见的“大象”》

剧组主创人员

将走进FM105.8南京音乐广播

《音乐思想家》节目

与我们共同分享这部作品

背后的故事与创作灵感

期待与戏剧共度一个美好的午后时光!

文末福利

你对信息茧房的理解是什么样的?

最期待哪一场演出呢?

快来留言!

我们将从所有评论留言中

(截止时间为3月16日10:00前)

随机抽取2名幸运观众,

每人赠送2张

剧目《看不见的“大象”》观演门票

请注意:赠送的门票将

随机分配场次和座位,不可指定哦~

快来留言吧,让我们在戏剧的世界里相聚!

入围剧目《看不见的“大象”》:互联网“摸象”比盲人摸象更缺真实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