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本质

Connor okex交易平台 2024-06-17 30 0

本文共3097字,阅读约需要7分钟

生产者为什么要做品牌?市场为什么会有品牌?品牌是如何形成的?企业家无不渴望把自己的产品做成名牌。而要打造品牌,弄清这些基本问题非常必要。

不忘品牌初心

凡事要从根上梳理,才能梳理清楚。沃伦·巴菲特说:“如果你能从根本上把问题所在弄清楚并思考它,你永远也不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如何弄清品牌的本质?恐怕也得从根上梳理。回顾创业之初,商家为什么要打牌子呢?品牌是一种标记,打上这种标记,意味着负责。打上自己的牌子就好像在说:这东西是我们生产的,我们对其质量负责;出了事我们会负责到底。

因此,打出品牌类似签字或背书,意味着承诺、负责。武侠小说上常有这样的说法: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更名。为什么要这么说?光明磊落的表现,敢做敢当的表现,报出姓名,意味着不推诿、不逃避。不然,可不报姓名,出事躲起来或改名换姓,哪里找人?找谁究责?品牌是自家产品的名字,打上自己的牌子也有类似的意味。

品牌的本质

当然,这么做也不是没有好处。起码能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有助于形成稳定的消费预期。人家都打上自己的牌子了,说明他光明磊落,他家的产品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因此大可以相信他们。试想,光明磊落的人是不是更易赢得人们的信任呢?这是打牌子最大的好处。

还可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品牌?社会为什么需要品牌?主要是方便消费者购物,方便社会进行监督。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同类商品外观差别不大,消费者如何区分它们?出了质量事故如何追责?——主要依据品牌。正如消费者购物时开口必说的那句话:我要某某牌(品牌名)的某某某(品类名)!从消费者的角度,品牌是消费者购物的依据。同样道理,有了品牌,产品在消费或使用过程中出了问题也便于追责。都有你家的标志了,你跑不掉!品牌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弄清以下几个概念和事实,对认识品牌非常必要:

品牌不同于商标——尽管商标、品牌都是一种标记,但商标是从法律角度说的。品牌或品牌一部分在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注册后,才称为“商标”。商标受法律保护,是法律概念,而品牌是通俗说法。

品牌不同于产品——虽说品牌是产品的标记,是建立在产品基础上的,但依然不能把品牌等同于产品。当说到产品时大意是指它的技术、质量和构成,是说它的实体面、物理面。因此,产品是一种物理现象。而品牌是一种心理现象,跟人的认知行为有关。康柏公司前总裁菲弗尔说得好:“人们买宝马、卡迪拉克,是买的这些知名、可信的品牌,而不是一种由24个阀门、6个柱箱组成的200马力的机器。”同样道理,人们在喝可乐时,会认为自己喝的是糖水吗?尽管可口可乐99.7%的成分是糖水。

展开全文

品牌的本质

什么是品牌呢?人们接触某种产品后会产生许多联想,他们所想到的东西就是品牌。品牌最大的作用是分流消费者,成功的品牌甚至能主宰一个品类。比如想到康师傅就想到方便面,想到农夫山泉就想到矿泉水,想到华为就想到高科技。

所有行业都要品牌吗?

多年前与一位企业家探讨品牌,我说,你(的行业)有那么需要品牌吗?他说,哪一个行业不需要品牌呢?是啊,尽管不同行业都需要品牌,但品牌对于不同行业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哪些行业最需要品牌呢?产品差别难以说清的行业,难以建立信任的行业。

换言之,你东西好别人不知道,才需要打品牌、做宣传;你东西好别人不相信,才需要打品牌、做宣传。产品差别难以说清,用学术术语表达易造成信息不对称。产品差别虽大,但好坏不易辨别,或产品差别虽小,但差在哪里说不清,都需建立品牌加以区别。因消费者不了解我们,所以需要打品牌、做宣传。如不打品牌,不做宣传,消费者就会“众里寻他千百度”,找起来非常困难。很难建立信任或说信任不充分,就得设法增进信任,不然就没法形成交易。因消费者不相信我们,所以要打品牌、做宣传。如能借助质量、技术等其他手段建立信任,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反之,如没有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易让人相信,品牌的重要性就没有那么大。比如蔬菜、粮食、水果等都是天造地设的,品质主要跟地域有关,区域内差别不大,如勉强推广一个品牌,也没多大必要,可能更适合由政府或社会出面建立一个区域品牌。再如,高科技产品主要靠功能取胜,如你功能领先了,不说别人也知道。如你功能落后,说再多也没用。这时,对品牌的依赖度就没有那么大。

对这个问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维迎做了很好的总结:第一,价值链越靠近终端的产品品牌越重要;第二,消费产品的品牌价值比生产资料更重要,人口流动性越大品牌越重要;第三,人越富有品牌越重要;第四,技术越发达、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品牌越重要;最后一点,越是全球化品牌越重要。

品牌是怎样形成的

企业家无不渴望把自己的产品做成名牌。品牌是如何形成的呢?可以是人为运作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传播的结果。假如要人为运作,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压力产生的效果,也就是压强,跟压力大小成正比,跟受力面积成反比。施加压力产生的效果既取决于压力大小,也取决于受力面积大小。

同样,品牌传播效果如何既取决于传播力度,也取决于品牌个性。传播力度越大,品牌传播效果越好;品牌个性越突出,品牌传播效果越好。上述关系,用公式表达即:品牌强度=(传播力度+品牌个性)×时间。传播力度大小跟广告、公关、企划活动效果有关,好产品要畅销离不开好广告。门前不挂牌,谁知你卖汤?所以好酒也怕巷子深。公关、企划与广告还不完全是一回事儿。广告是直接说自己好,公关、企划是弄出一个事情来,让别人说自己好,追求所谓轰动效应。

为什么要有品牌个性呢?有个性,才能凸显差异性。打牌子的初衷,是方便消费者选购。怎样才能方便消费者选购?得非常醒目,易区别。如何才能容易区分?得有非常明显的差别。差别来自哪里?源于个性,当然也跟塑造有关。如何塑造个性呢?个性的背后是人的想法不同,也就是价值主张不同。品牌貌似是由名称和符号组成,但其背后也是人的想法。因此,品牌貌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才会有与众不同的创意,没有好思想,连个好名字都想不出来!更不要说符号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发展很快,消费主义大行其道。那时日本人吃鱼,只吃鱼身,鱼头和鱼尾都丢掉,并不觉得浪费和可惜。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堤清二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无品牌化”理念。他主张只保留产品的实用功能,把多余的都去掉,甚至连品牌都不要——这就是无印良品的由来。所谓无印良品就是无品牌标志的好产品,他们的产品注重纯朴、简洁、环保、以人为本等理念,在包装与产品设计上皆无品牌标志。敢与社会潮流作对固然需要勇气,但也是有思想的人才能做到。敢于坚持自己的价值主张,无印良品终成为一个著名品牌。

品牌的本质

那些经久流传的广告背后无不是创意,无不是思想。“农夫山泉有点甜”“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哪个不是千锤百炼?有句话说,经济的背后是文化,这话不是没有道理。具体到品牌形成过程中,还应增加一个维度,就是时间。时间改变一切,这句话用在品牌上再恰当不过。所有大品牌、老品牌无不是坚持的结果。有人说,商标的价值是广告的累积,坚持久了,品牌价值自然能彰显出来。

假如是自然传播的结果,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是口碑机制。什么叫口碑?口口相传,有口皆碑。口碑来自哪里?超过预期的消费感受。这种感受来自哪里?超高的性价比。从这个意义上说,品牌不是宣传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有口碑,用了都说好,一个传俩,俩传四个,品牌影响力呈现指数级增长。时间久了自然会成为大品牌。这种传播方式也可称为“病毒式传播”。有了这种传播力度迟早会成为大品牌,因品牌来源于口碑和价值沉淀。

文/高可为(作者来自聊城大学商学院)

编辑/莘然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4年3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