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一次查账,查出一位巨额贪官,信用社被挥霍的只剩9000元
贪官污吏就是国家的蛀虫,一点点地蚕食国脉的根基。古代有高薪养廉的说法,以高薪来减少官员的贪污之风,以求国家政局的清明。可多年实践的真理却告知世人,贪欲根本无法压制,人一旦走上歪路,敛财的手段只会变本加厉,甚至出现官官相护的局面。
可国家的资源是有限度的,若是一个人无法遏制自己的贪欲之心,那么他人的资源便会遭到侵占。就让70年代的汤兰英现身说法,上世纪70年代正是物资匮乏之时,老百姓是食不果腹,可汤兰英却能顿顿鸡鸭鱼肉,连出行工具自行车都有两辆,而这奢靡生活自然是取之于民。
从小到大的千金生活
汤兰英出生的地方不大,只是一个小镇。可汤家在当地却是殷实人家,若说汤兰英是从此时养成了奢靡之风,倒也说得过去,毕竟由奢入俭难。
根据周围人的回忆,汤家共有15口人,主要维持生计的便是手工业。在当时能有一个养家糊口的营生,已经甩掉了一批人。当时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在20元左右,可汤家的收入能达到200元。
汤兰英一出生虽说比不上皇家公主的待遇,可起码也是一个富家千金了。汤兰英除了一个优秀的家世之外,自身条件也是更胜一筹。在以白为美的时代,汤兰英拔得头筹,在造型方面可以说是引领一股潮流,小卷发、小香氛以及时髦靓丽的服装都让汤兰英的身价更上一层楼。
展开全文
物质条件下不用发愁,自然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汤兰英高小毕业,谈吐学识在当时那个年代确实是无法高攀。在同龄人还打着散工,或是早早嫁人生儿育女之时,汤兰英进入了信用社会计,这一份体面工作更加捧高了汤兰英。
工作后奢靡之风变本加厉
家世不错、长相也是头筹,还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作为加分项,这种条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满大街怕是打着灯笼也难找,若说是名媛也不为过。
自小便是在金钱中养着,汤兰英又怎么可能在工作后亏待自己。在汤兰英的安排下,一次300只的皮蛋、一次100斤的海蜇皮,香肠、冬笋、鸡、鱼肚都能摆在她的面前。衣柜中的鞋子、衣服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没有重复的。两辆自行车、八块手表、一年四处旅游,这些在普通人眼里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对于汤兰英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在周围人的回忆中,汤兰英讲义气,出门旅游会给同事带个土特产,别人张口借120元也是说给就给。汤兰英的豪横行为自然是惹来了不少的嘀咕声音,可相对于汤兰英的豪横来说,不少人还是对她心存好感。
连续贪污十年终落网
汤兰英的种种奢靡行径,若是来自家人的补贴倒是无可厚非,可这些都是汤兰英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得来的。汤兰英利用在马塘信用社的职务之便,连续贪污十年,总金额高达45000元,在当时的年代,这相当于一个工人要连续工作150余年,起码要从清朝时期做起。
汤兰英也聪明,懂得给自己的贪污行为找保护伞,利用交易维系不正当关系,请各位领导们吃饭,大办180余场宴席。正是这样,才得以在1974年和1975年的查账中得以逃脱。可汤兰英是个人,只要是人犯下的罪,就不可能尽善尽美地抹去。尽管汤兰英身上有多层保护伞,但也会有经不住查证的一天。
在1975年的5月份,汤兰英被人举报。汤兰英事先没有任何的准备,信用社的底子早已经被掏空,账本做得再漂亮,也都是徒有其表。何况面对银行的突击查账,汤兰英一时半会也填不上信用社的窟窿,谁能想到一个信用社只剩下9000元?
在法律的审判之下,1977年汤兰英被执行死刑。可直到这一刻,汤兰英仍然表示不服,试图上诉。国家一向对死刑罪慎重,汤兰英却认为这项罪名是与自己开玩笑,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只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才知晓悔改,世间哪有此等好事?7月24日,在老百姓的见证下,汤兰英被押上车枪毙。
很多死刑犯在听闻判决的一刻,心才会慌,面容悔恨。可这并非是来源于他们内心对于自己曾经所做之事的后悔,而是来自再无人能解救自己的恐惧和生命进入倒计时的不甘。这种侵害人民利益的罪犯,若是给他们留出一条生路,那些冤魂如何能安宁?
评论